近日,广州市南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接到一通来自江西九江退役老兵陈焱华的感谢电话。原来,在南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帮助下,陈焱华找到了失散近四十年的老战友姚德焕。
一通电话,承载四十年思念
“同志,我想找一位叫姚德焕的老战友……我们1982年一起入伍,在部队时是睡上下铺的兄弟……”电话里,今年61岁的陈焱华声音微微颤抖,缓缓回忆着说,四十年前,他与姚德焕在军营相识相知,退伍后却因通讯不便失去联系。岁月流逝,这份战友情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细心记下每一个细节:1982 年入伍、户籍曾在番禺南沙、年纪相仿……这些碎片化信息,成为“寻友行动”的最初线索。
三级联动,让服务跨越行政界线
“不能让老兵的期盼落空!”这是南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共识。接到求助后,他们第一时间启动退役军人建档立卡系统检索,反复核对“姚德焕”这个名字,却一无所获。
紧接着,工作人员分头联系辖区内各街镇服务站,翻阅泛黄的老兵花名册和退役登记台账,一页页查找,一遍遍核实,依然没有进展。
面对困境,南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没有止步于“属地管理”的边界。工作人员迅速整理详细材料上报广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请求启动全市联动查询机制。“老兵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
这份责任与担当,在广州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得到了迅速响应。全市退役军人信息系统启动精准筛查,很快,一条来自花都区的信息进入视野:姚德焕,出生年份、入伍时间与陈焱华描述完全吻合!
半小时接通,让四十年的思念得到回响
“您还记得1982年入伍的江西战友陈焱华吗?他找了您四十年...”当工作人员拨通姚德焕的电话时,电话那头短暂的沉默后,是抑制不住的激动:“记得!怎么不记得!我们当年在一个班,他总帮我缝被子!”
确认身份的瞬间,工作人员立刻将陈焱华的联系方式传递过去。不到半小时,陈焱华的感谢电话就打了回来:“通了!我们通上话了!四十多年了,我们终于又联系上了!” 电话里的哽咽与欢笑交织,那份失而复得的喜悦,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如今,两位老人已约定相见,四十年的牵挂即将在重逢中圆满。
温情延续,让尊崇融入每一个细节
“群众事无小事,深情服务见初心。”南沙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不是个例,而是南沙退役军人工作的常态。近年来,南沙区始终将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从就业创业扶持到走访慰问关怀,从政策咨询解答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用一件件实事让退役军人感受到“退役不褪色、服务不断线”的温暖。
跨越千里的寻友路,连接的不仅是两位老兵四十年的战友情,更彰显了南沙退役军人工作的温度与高度。正如一位老兵所说:“在南沙,我们总能找到回家的感觉。”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伽 通讯员 吴文艺 岳杨春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间群策略,炒股配资代理,配资178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