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4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22日报道,出汗是身体调节体温的自然反应,但若出汗量异常增多,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则可能是“多汗症”的表现。
医生指出,多汗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后者可能与甲状腺疾病、等健康问题相关。此外,过度出汗不仅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还可能引发皮肤问题。
新加坡仁汇中西会诊中心的吴雯欣医生说,人体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排出体内的废物及多余水分,以促进新陈代谢。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服用热饮,情绪紧张或激动,出力劳动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大多为一时性,属于正常出汗。
莱佛士皮肤科与整容医疗中心的医生说:“如果出汗量多到浸透衣服,或从手上滴落,扰乱日常生活,都属异常出汗。其他可疑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并伴有头晕,以及胸部、咽喉、下巴、手臂、肩膀疼痛,或皮肤发冷、脉搏加快。”
若出汗异常多,很可能患有多汗症。新加坡全国皮肤中心顾问医生黄翊晟指出,多汗症是一种以过度出汗为特征的疾病,通常会对患者的情绪和社交生活造成影响,严重程度有别,可涉及全身或身体局部。
多汗症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多汗症
外分泌汗腺出汗异常,这些汗腺主要分布在脚、手掌、脸部及腋下。通常始于幼童期或青春期,但可影响所有年龄层。病因未知,有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有关。
2.继发性多汗症
全身或身体大面积过度出汗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如感染性高热,或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低血糖,以及妇女进入妊娠期和绝经期。此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帕金森病也会导致全身性多汗。
医生指出,出汗太多未必是好事,“流汗排毒”是常见迷思。汗液中大部分是水分,还有钠、氯离子和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且一次排尿比两天出汗所排出的毒素多。
出汗太多会使身体电解质紊乱,导致脱水,出现低钠、低钾、低血压等问题,严重者还会休克。对过敏体质或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大量出汗还会导致皮肤角质层出现真菌感染,即出现汗斑。大量汗水也会刺激皮肤,还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
黄翊晟医生提醒,局部多汗症的第一线治疗是使用外用止汗剂,但止汗剂与市面上常见的香体剂不同,后者通常只是掩盖体味,未必能缓解过度出汗。
过度出汗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体臭,但出汗与体臭之间存在关联。汗液本身是无味的,但当汗液与皮肤表面的细菌起作用后,会产生异味,这就是体臭的来源。
莱佛士糖尿病和内分泌医疗中心的医师说,体味可能是由于皮肤和汗腺的分泌物过多,并与皮肤表面细菌混合与分解所致。
黄翊晟医生补充,肥胖、有糖尿病或卫生习惯不良的人较可能有体味。饮食中的特定食物如大蒜、洋葱或咖喱,也含有促进体味的化合物。
要减少体味,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保持饮食均衡,少吃大蒜、洋葱、海鲜与动物蛋白质;多喝水以增加随尿液排出的代谢物;考虑口服和局部外用的益生菌和益生元。
医生提醒,切忌为消除体味过度洗澡,以免刺激皮肤。若体味的根本原因是由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菌清洗剂会有帮助。其他应对措施包括选择能吸收水分的棉质衣物,勤于更替被汗水浸透的衣服。
间群策略,炒股配资代理,配资178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