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市场率先展露头角的广汽埃安,并没有延续快速发展的势头,反而在新能源车型占比持续火爆的情况下,逐渐步入下坡路。
根据广汽集团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广汽埃安的销量仅为19886辆。相比去年同期,销量下滑了22.6%。而1-6月份,广汽埃安的累计销量为108677辆,同比下滑了13.97%。
要知道,早在2023年广汽埃安的年销量就达到了48万辆,在此之后,广汽埃安设置了“2024年至少70万辆,冲击80万辆”的销量目标。然而,原以为广汽埃安要高歌猛进的时刻,其在2024年却败下阵来。最终年销量仅为37.48万辆,同比下滑了21.9%。
而在2024年11月,广汽集团正式推出为期三年的“番禺行动”计划,明确自主品牌的全面改革目标。此行动将通过四大改革举措和五大保障,预计在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达200万辆。随后广汽集团还进行了组织机构的调整,并将总部进行搬迁,这些行动都彰显了改革的决心。
不过目前来看,这一系列的改革行动并没有发挥出实际的效果。作为“番禺行动”的先锋车型,埃安UT原本就被赋予了“走量”重任。广汽埃安营销本部负责人肖勇还指出,埃安UT要实现成本覆盖的最低规模效应,需要达到月销至少15000辆。
然而现实却事与愿违,3、4月份埃安UT销量均仅4千多辆,5月份更是滑落到了3724辆。要知道同级的吉利星愿、海鸥,销量已经达到了3万辆以上,差距可见有多大。
而从产品力的情况来看,埃安UT的实力其实并不弱,无论是续航表现还是科技配置,埃安UT都有不错的优势,再加上价格并不算高,本应该有希望成为一款走量的车型。但是无奈的是,这块市场的竞争也同样残酷,除了吉利星愿、海鸥之外,五菱缤果、东风纳米01等车型实力同样不俗,这也让埃安UT并不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来看,广汽埃安团队也应该及时反思,在营销策略上进行尽快调整,进一步在价格和配置上拿出更多的诚意,才有希望改变颓势。
另外广汽埃安此前能够吃到较多新能源市场的红利,主要是B端市场给其带来了相当大的增量,尤其是在埃安所在地广州,AION S、AION Y被很多车主用来做网约车。但是随着B端市场的饱和,埃安的销量不仅受到了影响,并且网约车的“标签”也进一步影响了其新车的表现。
其实从去年开始,埃安就通过发布埃安霸王龙、埃安RT、UT等车型,想要依靠核心技术下放、设计风格的转变等策略,来进一步摆脱网约车形象。但是给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标签不容易,想要转变这个标签其实也更难。
对此,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此前还对外表示,埃安品牌下半年即将启动B、C端品牌全面分离战略,为不同用户打造专属车型、渠道以及运营模式。虽然说在终端渠道上将B端、C端的产品进行分离,能够形成一定的区隔,但是这仍需要长时间的宣传灌输才能够彻底改变消费者的心智。这个时间埃安能否等得起,仍要另说。
除了产品和品牌的问题之外,广汽埃安内部的问题似乎对其影响更大。在6月份,网络上爆料称广汽埃安员工因股权估值缩水面临巨额亏损,甚至出现集体拒付利息、准备劳动仲裁的情况。对此,广汽埃安于6月16日晚发布《关于今日网络恶意谣言的声明》,表示此类言论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恶意谣言。并表示,有关广汽埃安员工股权激励计划,目前亦依法依规处于正常推进中。
不过广汽埃安启动上市以来,IPO进程屡屡受阻亦是不争的事实。2025年3月,广汽埃安原总经理古惠南公开表示“当前不是IPO好时机”。本来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不仅能够让公司获得资金,并且将核心人员进行绑定,未来上市后还能让员工享受上市股票的红利。而如今来看,“一举两得”的美事,并未如期到来,这同样是摆在广汽埃安高层面前的难题。
写在最后
如今2025年已经过去了一半,广汽埃安却遭遇持续的销量下滑、品牌力弱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将成为下半年广汽埃安的一大看点。不过在新能源市场布局多年的广汽埃安,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品牌根基都是有一定的优势,未来这些优势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也进一步将考验广汽埃安高层的营销水平。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夏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错误请联系删除。)
间群策略,炒股配资代理,配资178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